一個星球要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才能出現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仰賴多樣生物的共存合作來建構一個平衡的生態。在這個環境裡,所有的植物動物、山川河海,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因此,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人類活動深深影響環境生態,而環境生態也攸關人類存亡。
人類活動不能與大自然切割成無關的獨立事件。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動,就像一顆小石頭。把這個小石頭投進水裡,形成的漣漪會以小石頭為中心逐漸擴散,越來越大。越多的人有同樣的行動,產生的漣漪效應就越巨大。人類活動對大自然最具衝擊的一環,就是飲食的選擇。數十億人食肉的影響,已經巨大到面臨人類毀滅與否的關頭。
森林湖海是大自然多樣物種的原生棲地,每一種物種會出現在地球上都有其原因和使命。人類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源,以及吃的食物,都必須靠大自然具有豐富多樣物種的生態系統來循環、淨化與提供。地球目前有70多億的人口,依據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UNDESA)2017年的預測,全球人口將於2050年達到98億。飲食是人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這麼多的人選擇吃肉,豎立了下列惡性循環的骨牌:要吃肉就必須畜牧養殖動物;要畜牧養殖動物,就必須要取得土地或空間;要取得土地或空間,就必須破壞森林湖海。
選擇食肉的飲食習慣,付出的環境代價並非獨立事件,而是骨牌式的連鎖事件。當環境的負荷達到臨界點,環境的崩壞就會像骨牌一樣連鎖引爆,不可收拾。不過,只要改變飲食的選擇,環境也是骨牌式的連鎖回春和復原。
如果飲食選擇是純粹的蔬食,農業面積將大量減少,可以把佔用的土地與空間,歸還給大自然,讓多樣物種得以棲息。如果種植的蔬果穀物不必餵養畜牧的動物,就有足夠的食物供給全球的人口,那麼饑荒、災難和疫病的發生將大幅降低,每一個國家都能因此省下鉅額的預算支出,把金錢運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許多機構的研究仍然估計還有數十年可以改善氣候暖化,但是目前的問題不只氣候變遷。因COVID19染疫而亡的人已高達數百萬,現在只能盡量挽救還活著的人,並避免災難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工業規模的巨量畜牧,已經讓時間所剩無幾。
寫於二〇二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