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中文
  • English
  • 給大家的話
  • 飲食與環境
  • 和平飲食
  • 下載專區
  • 隱私權條款
查無資料
View All Result
幾何視界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給大家的話
  • 飲食與環境
  • 和平飲食
  • 下載專區
  • 隱私權條款
查無資料
View All Result
幾何視界
查無資料
View All Result

十四、轉變的旅程

2012/12/25 - 更新 2022/08/06
首頁 和平飲食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旅程,這樣的生命之旅意義何在?我們的人生目的何在?作者出生於許多美國思想先驅的居住地,受東方文化影響的諸多西方思想家的觀念在他幼小的心靈埋下了啟蒙的種子。然而在西方畜牧文化中成長的他,如何擺脫被教導灌輸的制約,讓內在自由的種子盛放?作者此章紀錄了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探索的過程,供讀者參考。  

 

旅程的寶石之網

如何才能幫助我們的文化覺醒並進化至更有智慧、慈悲、和平與成就的文化?在這拼圖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位置,與我們心中的夢想、期待和渴望相呼應,並經由個人的人生之旅發展出來。

當我們開發對奇蹟的感受力與獨特的生命潛能,就會對別人有同理心。這以尊重他人、渴望與他人合作和支持他人的方式顯現出來。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精神,因為我們珍惜生命,就會重視他人的生命和內在生存的渴望,並幫助他人。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生命是討厭的負擔,可能就會認為他人的生命沒有價值。我們能反轉這樣的態度,只要改採更慈悲的飲食,以及審視並確認我們的生命很珍貴——所有的生命都很珍貴。

為了更了解旅程的力量與其獨特的本質,審視生活以發現我們過去隱藏的種子會有幫助,這些種子會在意識中有如新芽般不斷成長。

大乘佛教的華嚴經傳統中,有個中心教義是稱為寶石之網的比喻。它不僅是一種教義,也是冥想的目的,冥想就是為了獲得存在的真理。這個比喻指出宇宙就像一張無限的網,每個節點都有個寶石。宇宙中的一切法,每個生命、事物或情況都是寶石。因此每個生命、事物或情況都與其他的生命、事物或情況相連,遍佈時空。不只如此,若深入去觀察這浩瀚網絡的每個寶石,我們都能看見其中反映著這張宇宙之網中所有其他的寶石!

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故事和旅程密切相關,而每一個旅程都獨特神奇地包含了其他一切眾生的旅程。我們互相學習,雖然在最深的層次我們看到萬物本為一體。我們共享相同的泉源,將我們切割分離的牆壁只是一種幻象。  

 

啟蒙的種子

我似乎不可能質疑這種普遍虐待動物的文化,因為我生長在一個家庭和鄰里完全不吃素的地區。因此,我生命中的前二十二年,就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吃大量的肉、蛋和乳製品。

對於我來說,啟蒙的種子始於出生成長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鎮,這是美國兩次所謂革命的起源地。……特別的是,接下來那個世紀裡的文學和哲學革命的總部也在康科德。許多美國的先驅者為此處撰文,或居於此地,所以它聞名興盛,如:愛默生、梭羅、布朗森.奧爾科特、露意莎.奧爾科特、錢寧、霍桑等等,還有被這些先驅啟發而前來拜訪的惠特曼。我們今日知道這些思想先鋒,因為他們介紹了許多質疑傳統價值的觀念,並啟發了藝術、文學與靈性各方面。

或許童年時四處遊蕩於森林中、康科德的街上與讓我學會游泳的瓦爾登湖畔的經驗,讓我感受到這些靈性先驅英勇無畏的思想。雖然這看起來和鼓勵質疑殘酷的傳統飲食文化沒什麼關聯,但或許這些傑出人士的思想與情感滲透進我同時探索的內在與外在世界。我確信我們全都有這樣的回憶,或許模糊得幾乎無法辨識,但現在已在意市中顯露。我們彼此互相學習,並在對方身上種下種子。透過示範、行動、書寫和手勢,我們互相接觸,這有時非常深刻。我們可以深深地祝福敏感的小孩,或讓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

生於報業世家是我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種子。……我看見第一手的媒體力量,參議員、國會代表與地方政客全都來拜訪父親,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我也看見地方上的生意人需要廣告,而我們的報社也需要這些生意人,並且會積極地為他們辯護。我們與鎮上的會議、事件和政治關係密切,讓我覺得我好像有了看透社區一切的能力。  

 

挑戰營裡的有機酪農場

另一個仍讓我記憶鮮明的經驗種子是童年時在佛蒙特州的酪農場中目擊一隻乳牛被屠殺,這對我的心靈覺醒很有幫助,我很感激。我當時大約十二歲,在綠山參加一個叫做挑戰營的夏令營。

我們被帶到一個牛舍,有隻牛站在木造的地板上。她是一隻乳牛,湯姆告訴我們她沒辦法再生產足夠的牛奶,所以要殺來當肉。……我目瞪口呆地看著她被割開的頸部,還在跳動的心臟把血泵噴得好遠,長長的紅色液體在空中劃過一道弧形,濺了圍在四周的男孩們一身。我們靜靜地看著她抽搐的身體倒在被血浸濕的地上,直到血液流光停止動靜。我們很多人都得把血噴到的手臂和腿部擦乾淨。我震驚地站著,對看到的一幕感到十分恐懼,湯姆揚了揚眉毛冷靜地解釋,如果不讓心臟把肉裡的血都泵出來,肉就會太溼然後壞掉。接下來約一個小時,我們去掉她的內臟,取出各種器官拿著標示起來。  

 

理解的種子

接下來九年多,我仍繼續吃肉蛋奶。因為我完全不知道不這樣作人要怎麼活,也從沒碰過任何蔬食者。當我離家進入緬因州科爾比學院就讀時,才聽說有素食主義,我內在的某種東西被點亮了,但我繼承的雜食主義制約仍然很強烈,還無法質疑自己的飲食習慣。

一九七四年,我在科爾比唸大三時,聽說了田納西州一個約八百人的新靈性社區,裡面的人主要來自舊金山。……我大四關於組織行為的畢業論文,是在這個農場裡完成的,調查以合作而非競爭、分享而非擁有、慈悲而非壓制為基礎團體如何實踐這樣的理論。對我來說,研究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一個開展視野和心靈的企劃。在這裡,成功取決於心靈而非物質的價值,強調生活的品質,為人類與眾生服務而非累積錢財等。

我在科爾比的最後兩年,感到內在的轉變發生了。我渴望與自然和靈性建立更深的連結,並開始探索西方與東方冥想的傳統。十九世紀末的一本書深深地影響了我,布克所著的《宇宙意識》。作者在書中介紹了自我意識的概念:一種先入為主,不滿足的自我狀態,這是大多數人運作的狀態。而某些人則達到他所謂的宇宙意識狀態。布克認為,這種更高層次的意識,有道德提昇、智力開展、靈性智慧、無懼死亡等特質,是人類進化的下一個階段。  

 

離家

一九七五年夏末,自科爾比畢業後,我和弟弟艾德決定一起踏上靈性的朝聖之旅,當年他二十歲,我二十二歲。帶著小背包和強烈的渴望,我們離開了父母麻薩諸塞州的家。我期待更深入發掘自己的靈性層面與真理,希望能透過靈性的訓練逃離自我意識的牢籠,完全瞭解此生的意義。

我們發現拉瑪納.瑪哈希的一本書,它是來自南印度的聖人,建議不斷地冥想「我是誰」這個問題來達到靈性的理解。這個訓練以瞭解我們不只是身體、情感、思想或信仰為基礎。只要盡可能真正深入地沉思這個我們是誰的問題,就可能直接體驗到我們是超越制約、幻象與肉體死亡的真相。

我越深入這個問題,就越深深地感到我和樹木、飛鳥與見到的人們有連結,也對彼此共存的關係更開放。我不斷詢問這個我到底是什麼,為何一直想要保護和滿足?是因為它把自己當作是分離的個體嗎?

那裡有一些捕魚口,而我也在挑戰營學過怎麼捕魚,所以我決定抓幾條魚。……我發誓不再捕魚,自我觀照不斷暴露出我的偽善與被制約的行為。他們只是魚這個輸入的舊程序完全瓦解了,我親眼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我暴力地侵略他們的世界,欺騙和傷害他們。在這靈性的朝聖旅途上,我竭盡心力想直接瞭解存在的真理,然而我的行為卻完全相反。首先隱藏殘忍有刺的魚鉤引誘欺騙他們,然後殺了他們。第二天艾德與我繼續步上旅途,雖然我對素食仍所知不多,但我開始思考這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必須的。

金黃的秋日來了又走,我們繼續往南。我開始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活力,就像卸下一層武裝。完全的喜樂之浪突然將我淹沒,我感到內心的快樂滿溢而出。這是一種我從不認為會快樂的快樂,我們沒有錢,什麼東西都沒有,也不知道下一餐和下個住處在哪裡,那為何這些無法解釋的浪潮從內在活躍地湧出?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我們真正地活著,不是活在被媒體畫面或父母、老師、親友和權威人士教導灌輸的教條裡。這或許是存在基本的喜悅,當我們真實地面對內在進化的呼喚時,就自然地出現。就像在我們四周創造了自由與祝福的場域,有保護的力量,而且幾乎摸得到。  

 

社區的種子

最後我們來到一個數十人的新社區,位在肯塔基州中央。他們溫馨地迎接我們,告訴我們他們是田納西那個農場的分會。我們在那裡學會煮黃豆,第一次聽到有種東西叫豆腐。主人告訴我們他們穿的鞋子也沒有動物成份,盡量減低對動物造成的傷害。我不知到過度擁擠的工廠化農場中,雞會互啄眼睛,小牛被烙印和閹割,豬在屠宰場中尖叫。我看過載滿牲畜的卡車,但不清楚其中的細節。我也不懂如何準備健康的蔬食。我們在開放溫馨的氛圍中談著,一起工作用餐,遊戲冥想。即使只是想到要吃肉,也讓我覺得野蠻和荒謬。因此我暗暗發誓要成為素食者。停留不久,我們就繼續旅程和訓練,前往位於南方田納西州的農場。

那裡的人和我一樣,在殺戮動物當食物、衣服、娛樂和研究的支配文化中成長,這樣的文化重視競爭、私有財產、消費和有限公司。以自我利益為重的市場把我們培養成把地球、動物,甚至人類當作物品來用。這個農場是純蔬食主義的典範,強調溫和、慈悲、尊重所有生命、自願簡單的生活、適當的科技、資源共享、透過強固健康的家庭和社會關係找尋快樂、彼此互助、靈性成長、創造表現等等,不重視過度的個人價值。

我們曾考慮過要加入這個農場,但最終接到內在的指引,更往南行,到了阿拉巴馬州的亨茲維爾。我們抵達時發現一座禪寺,我們在那裡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打坐,每天大概八個小時,並幫助整理環境。……接下來的數年裡,我一直在亞特蘭大和舊金山的佛寺中打坐。  

 

松廣寺

一九八四年,我再度有機會住在純蔬食的社區中。這次是在南韓一個古老的禪寺。我到那裡旅行,並以出家僧的身份參加夏季三個月的精進閉關。

四個月後,我返回忙亂的美式生活,並感到深刻的轉變。我已經持續九年的素食自然而然地轉變成純蔬食,這是自然擴展到內心的轉變。我錯認自己日常的純蔬食採購,如食物、衣服等等,只是個人的選擇。現在我能清晰地知道,不把動物當作物品不是一種選擇,因為動物根本就不是物品。吃穿或正當化虐待動物的行為,就和吃穿或正當化虐待人類的行為一樣無法想像。完全瞭解體會這一點為我的內心帶來深刻的解放與力量,無法言傳。  

 

團體的力量

我們成長和稱為家的團體對我們影響甚鉅。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為何會把動物看成物品,而且難以改採蔬食的生活方式。我們完全沉浸在把動物當食物的剝削裡,並以此定義我們的文化。

文化會想要自我複製,它們能進化,或外來的壓力會破其改變。畜牧文化從中亞傳播到地中海沿岸與中東,再花了數千年傳到歐洲,以身體的力量差距,成功地支配了女性並制約了孩童。

我在韓國時,鄉村間和山坡上美麗的梯田讓我嘆為觀止。這些田生長足夠的稻米餵養全部的韓國人,每天都能看見他們在田裡照顧作物。然而韓國變了,歐美的資本投資,以及美國的食品公司、電視節目和廣告入侵,創造了對西方奢侈食品的需求,尤其是牛肉。德州的牧人來到韓國,把握機會向投資者示範如何將稻田改成牧場。一塊能用米餵飽許多人的土地,現在變成只能用牛肉餵飽少數有錢人,並且把米價哄抬到窮人無法負荷的水平。現代畜牧帶來的浪費與污染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一場惡夢。……佛教寺院的教導,與其慈悲和純蔬食的模範或許能緩解這樣的趨勢,但要看他們是否能被增長的人口所尊重。

畜牧文化已經在許多國家傳播了好幾個世紀,至今不衰。它的財富與其經濟壓力與實際的武力的手段令人難以抗拒,它擴散的同時也傳播壓制、不平等、暴力、競爭和困境。它是剝削與掠食的文化,加強全部成員實踐其核心的理念:畜牧並食用被物化的動物。

我在此提及的旅程是獨特的,就和每個個人的旅程一樣,我相信其潛在的模式普遍一致。我們都誕生在物化動物的畜牧文化中,也全都被飲食所需的殘酷、暴力與競爭的掠食主義所影響,這種飲食是文化嵌入的。我們也被教導說要對文化忠誠,並且不能質疑它,才能與我們根本就不需要的巨大恐懼切割,也才能忘卻它在我們共同與私人生活各方面帶來的悲慘影響。慈悲與正義是我們在此看見的一致證據,聽見的一致呼喚。

我們的內在埋著慈悲與覺醒的種子,可能已經發芽了。我們每個人轉變和靈性提昇的旅程呼喚著我們,要我們質疑自己被教導出來的樣子;要去發現和培養這些內在清明洞見的種子;瞭解被教導要去忽略的連結。我們的旅程在文化中交織、互相影響和傳播,我們能繼續這個已經開始的轉變,超越過時且製造暴力循環的舊模式。當排斥與支配從餐盤中被連根拔起,慈悲的種子最後就能自在地盛放。這個過程仰賴我們的澆灌,並將自己的旅程完全貢獻出來。我們相互依賴,當我們讓稱作動物的生命自由,就能重獲自由。愛他們,我們就會學到如何相愛,與完全被愛。

 

分享122分享推特76分享分享Send

相關文章

十五、革命的實踐

十五、革命的實踐

2013/01/01 - 更新 2022/08/06

十三、進化或毀滅

2012/12/20 - 更新 2022/08/06
12. Some Objections Answered

十二、反駁與回覆

2012/12/10 - 更新 2022/08/06

《和平飲食》作者簡介

2012/11/26 - 更新 2022/08/08

十一、從破壞中得利

2012/10/13 - 更新 2022/08/06

十、工作的困境

2012/09/28 - 更新 2022/08/06

作者簡介

幾何

熱門文章

  • 1-4 全球每年屠宰多少動物?

    1-4 全球每年屠宰多少動物?

    599 分享
    分享 240 推特 150
  • 1-2 肉食習慣與畜牧動物的代價

    379 分享
    分享 152 推特 95
  • 2-2 全球暖化:凍土融化與甲烷釋放

    357 分享
    分享 143 推特 89
  • 2-1 全球暖化:冰層融解

    354 分享
    分享 142 推特 89
  • 1-1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345 分享
    分享 138 推特 86
  • 1-6 引爆病毒彈

    340 分享
    分享 136 推特 85
  • 緊 急 呼 籲

    340 分享
    分享 136 推特 85

訂閱網站

關於作者 聯絡表單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幾何視界 版權所有
About Author Contact Form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 2020 Jiheview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無資料
View All Result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給大家的話
  • 飲食與環境
  • 和平飲食
  • 下載專區
  • 隱私權條款